为进一步夯实学院课堂教学质量根基,助力青年教师提升教学技能与课堂驾驭能力,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与“传帮带”作用,数学与统计学院于9月16日在03-108教室精心组织了教师教学观摩课活动。本次活动特邀学院教学经验丰富、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爱的李会珍老师主讲,各系(中心)部分青年教师积极参与,在现场观摩学习中交流教学心得、碰撞教学思路。
本次观摩课上,李会珍老师以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》中“几何概型与条件概率”为核心教学内容,凭借清晰的教学逻辑、生动的案例讲解,为在场师生呈现了一堂高质量的示范课。课堂伊始,李老师并未直接切入理论知识,而是结合生活中的经典场景——如“转盘抽奖概率估算”“公共交通候车时间预测”等实例,自然引入“几何概型”的概念,通过提问“如何用图形化方式计算连续型随机事件的概率?”引导学生主动思考,迅速激发起课堂互动氛围。

在知识点讲解环节,李老师分层次展开教学:首先系统梳理几何概型的定义、概率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,结合“平面区域内随机投点”“线段上随机取点”等例题,让学生直观理解“用测度(长度、面积、体积)计算概率”的核心逻辑;随后话锋一转,通过“摸球实验中‘已知第一次摸红球,第二次摸白球’的概率计算”这一经典问题,引出“条件概率”的概念,细致拆解条件概率的定义、性质及两大计算公式(古典概型公式、乘法公式),并通过对比“无条件概率”与“条件概率”的计算差异,帮助学生厘清易混淆知识点;最后,李老师还引入实际应用案例——如“医学检测中‘已知检测呈阳性,实际患病’的概率计算”“金融风险评估中‘已知市场波动,某股票上涨’的概率分析”,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概率论知识在现实生活与专业领域的实用价值,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科认同感与学习积极性。整堂课中,李老师始终注重教学节奏的把控,既强调数学知识的严谨性,又通过生活化案例降低理解难度,展现出扎实的教学功底与丰富的教学经验。
此次教学观摩课是数学与统计学院搭建教师交流平台、推进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之一。活动不仅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学习优秀教学方法、借鉴先进教学理念的机会,也为全院教师营造了“互学互鉴、共同进步”的教学研讨氛围,对推动学院课堂教学改革、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具有积极意义。
未来,数学与统计学院将持续开展各类教学研讨与示范活动,不断完善教师培养机制,助力教师成长成才,为实现“学术扎实、教学优质、育人高效、师生满意”的学院发展愿景注入更多动力,携手全体师生在教育教学与学科建设的道路上稳步前行、共创佳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