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,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与课程设计水平,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,数学与统计学院于11月4日在阳光校区03-512教室组织开展第五次教学观摩课活动。本次观摩课特邀学院教学经验丰富、深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领域的朱丽梅老师主讲,各系(中心)部分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现场学习,共同探讨优质课堂的构建路径。
课堂上,朱丽梅老师以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》课程中“连续性随机变量及其分布”为核心教学内容,凭借清晰的逻辑架构、生动的案例解析,为在场师生呈现了一堂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的示范课。课程导入环节,朱老师并未直接切入理论知识,而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场景提问:“超市结账时的等待时间、手机电池的续航时长,这些连续变化的随机现象该如何用数学方法描述?”通过贴近生活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,自然过渡到“连续性随机变量”的概念,快速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与学习兴趣。

在知识点讲解环节,朱丽梅老师遵循“概念-性质-应用”的教学逻辑,层层递进展开内容:首先,基于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已有知识,对比引出连续性随机变量的定义,通过“温度变化”“身高测量”等实例,帮助学生理解“取值连续不可数”的核心特征;随后,重点讲解连续性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,系统梳理分布函数的定义、三大基本性质(单调性、有界性、右连续性),并通过函数图像演示,让抽象的数学性质变得直观易懂;紧接着,引入概率密度函数的概念,详细拆解其定义、几何意义及“非负性”“积分规范性”两大关键性质,结合微积分知识推导分布函数与概率密度函数的关系,强化学生对知识关联性的理解;最后,朱老师聚焦“均匀分布、指数分布、正态分布”三种常见连续性分布,分别讲解其概率密度函数形式、参数意义及实际应用场景——如均匀分布在“随机抽奖时间分配”中的应用、指数分布在“设备寿命预测”中的作用、正态分布在“学生成绩分析”“产品质量管控”中的实践,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,有效提升了学科应用意识。
整堂课中,朱丽梅老师始终注重师生互动与思维引导,通过“提问-讨论-总结”的教学模式,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思考;同时,借助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的高效结合,将复杂的数学逻辑转化为清晰的知识框架,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严谨性,又兼顾了学生的理解难度,充分展现了优秀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与教学智慧。
此次教学观摩课是数学与统计学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。活动不仅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学习先进教学方法、借鉴优质教学设计的平台,也为全院教师搭建了教学经验交流的桥梁,进一步营造了“互学互鉴、共同进步”的教学研讨氛围,对推动学院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具有积极意义。
未来,数学与统计学院将继续常态化开展教学观摩、专题研讨等教研活动,持续完善教师培养机制,助力教师提升教学素养与专业能力,以高质量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,为实现“学术精进、教学卓越、育人高效、师生认可”的学院发展目标注入更多动力。